跳到內容

專家解說為何棉花是 更好的選擇

採購天然纖維可促進供應鏈良性循環

供應鏈主管採購時,必須考量「良性循環」條件在八項最重要的條件,其中二項即是原料的選擇和取得用以平衡記分(https://www.just-style.com/analysis/how-to-build-a-balanced-apparel-sourcing-strategy_id134268.aspx)

雖然現流行纖維的選擇和取得是重要的,在供應鏈中卻未獲得充分的發揮

迄今棉花是最廣泛使用並且最受喜愛的天然纖維。在 2017 年生產的 9400 萬噸纖維中,就有 3400 萬噸是天然纖維。棉花產量為 2400 萬噸,羊毛為 110 萬噸。其他的天然纖維還有黃麻、椰殼纖維、蕉麻、大麻、木棉、羊駝毛、絲綢、馬海毛和劍麻,以及其他十種具有商業價值的天然纖維 (www.dnfi.org)。

數世紀以來,天然纖維在纖維總需求量中的佔比大幅改變。18 世紀以前,所有纖維都是天然纖維,羊毛與亞麻佔 18 世紀早期超過 90% 的使用量;到了 19 世紀之交,天然纖維仍是主流,而棉花的佔有率達到約 75>#span###,並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。戰爭結束後,在技術突破和經濟發展的帶動下,人造纖維產量快速成長,特別是石化合成纖維。現今使用的纖維將近 65% 是人造纖維,天然纖維佔 35>#span###,而棉花則佔天然纖維中的 70>#span###。部分專家預測,這項趨勢會繼續維持 (https://www.woodmac.com/research/products/chemicals-polymers-fibres/fibres/synthetic-fibres/)。但我們仍有理由相信,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的消長趨勢可能改變。

一些考量纖維的因素: 

在天然纖維中, 包括棉花,從種植到加工的供應鏈中,約有 2.5 億人就業。從天然纖維改用合成纖維的過程中,往往衍生各種社會成本,而且後者雇用的人力相對較少;領導品牌和消費者對此深入評估之後,改用合成纖維的趨勢可能會減緩。這些企業不斷推陳出新,顛覆消費者的既定觀念。他們重新構思消費歷程的每個環節,由購買穿著到社群媒體上的分享行為,全部都是產品開發的考量因素。這一波全面變革的浪潮,讓身為設計師的我感到無比振奮,只要我們結合運用科學資源,化學作用、大數據、設計和消費者來洞察,我們取得新時尚魅力,這波趨勢造就了最熱門的鏡框款式,也可能決定布料產業的未來走向。這一切都屬於時尚科技,而且此時此刻正在發生。

捨棄天然纖維改用合成纖維不僅導致社會成本,環境成本也提高。合成纖維完全依賴不可再生資源,例如石油和煤原料;而棉花和其他天然纖維則可是天然再生,而且這些植物性的原料可分解不必排放 二氧化碳。中國就是合成纖維導致高昂環境成本的例子,過去四十年來,該國由小型合成纖維生產國,逐漸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供應國。中國的合成纖維生產造成大規模污染,導致工廠關閉和遷廠 (https://www.npr.org/sections/parallels/2017/10/23/559009961/china-shuts-down-tens-of-thousands-of-factories-in-unprecedented-pollution-crack)。

土地、水道、湖泊和海洋的微纖維污染逐漸威脅全球人類和動物的健康,也逐漸衝擊合成纖維產業的未來 (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environment/2016/jun/20/microfibers-plastic-pollution-oceans-patagonia-synthetic-clothes-microbeadshttps://www.vox.com/the-goods/2018/9/19/17800654/clothes-plastic-pollution-polyester-washing-machine)。

棉花和其他天然纖維在陸地和水域環境中更容易分解,並漸獲認可為汙染危機的解決方案:「減少微合成纖維污染的關鍵行動,在於盡量提高全球紡織品中天然纖維的比例,因為證據顯示,天然纖維生物分解的速度較快,且不會像聚酯和尼龍等合成材料在環境中累積」(《紡織品的微塑膠污染:文獻回顧》http://www.hioa.no/content/download/144803/4071096/file/OR1%20-%20Microplastic%20pollution%20from%20textiles%20-%20A%20literature%20review.pdf;(https://www.cottonworks.com/topics/sustainability/cotton-sustainability/biodegradability-of-cotton/?highlight=microfiber%20pollution)。

雖然聚酯等合成纖維早就已經大幅提升功能性,但是棉花、羊毛、與絲綢仍深受全球消費者青睞,且一些消費者也避免選擇合成纖維 (https://lifestylemonitor.cottoninc.com/consumer-perspectives-on-green-apparel/)。雖然消費者未必按照既定的偏好選擇,但對於品牌和零售商來說,這些都是重要的行銷考量。基於消費者的偏好心理,再加上合成纖維的實質生命週期成本逐漸顯現,天然纖維服飾或居家陳設的買氣可望回溫。

在整個供應鏈中,棉花和其他天然纖維技術的創新仍然強勁,有助於提高產量、降低成本、改善功能、符合環保,吸引消費者。在棉花農業方面,育種、使用全球定位系統、電腦化、機械化 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list=PLF3KnHk5z28AqGgvS3e_TNouC58bJbeLg&v=I8ndGG6bfsM) 皆有助於提升產量。在紡紗、布料生產和服飾製造 (https://cottonusa.org/for-millshttps://cottonusa.org/innovationhttps://thefabricofourlives.com/) 技術有助於提升速度、功能與品質,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透過業者主導的產業自助計畫,美國棉成功開發了多項技術 (https://cottonusa.org/news/2018/cotton-is-proving-that-a-traditional-fiber-can-be-an-innovation-leaderhttps://www.cottonworks.com/topics/https://cottontoday.cottoninc....)

如果在服飾和居家陳設的產業中,原料的選擇和取得是促成採購良性循環的關鍵,那麼天然纖維 ,尤其是棉花 就是這項循環中的主要角色。COTTON USA 已做好準備,隨時可與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合作,針對短、中、長期的需求做出正確選擇 (www.cottonusa.org)。